劳育动态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 构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24-06-26

本站讯(实习记者 丁金艳)近年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战略,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数字经济产业提供充沛人才供给和有力科技支撑。

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在实训大楼,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大一、大二600多名学生正在这里开展企业实训教学,学院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担任实训教师,为学生传授实战经验。企业将实际项目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成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院大二学生韩智文说道,“每次的实训课都不亚于一次数字技能竞赛,今天我做的课题是基于51单片机的游戏开发设计。通过这次课程,我不仅提高了在c语言程序中的开发效率,也增强了我对算法程序的维护能力和扩展能力。在开发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每当遇到问题,我都会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也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

该院始终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全员育人;“课程教学+基地科研+社会服务”全方位育人;“知识传授+联合攻关+创新实践+素质提升”全过程育人的联合培养平台,整合人才培养和科技优势,开展“创新联合体+产业园联合培养基地”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协同、“学研创用”互促的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红色精神、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

聚集多方资源,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机制

近年来,该院实行“双导师”制,打造“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师资力量,建立健全联合指导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一是校内外导师联合,以“项目制”为导向,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开题+科研创新+学位成果”的全链条双导师协同培养方式。二是开设实践课程,邀请生产一线的企(行)业专家与校内导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构建“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核心课程的挑战度和含金量,促进企业需求融入课程改革。

该院院长臧爱彬指出:“自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以来,我们实施2.5+1.5的人才培养模式,后1.5年在大数据产业园办学,使学生走进园区,认知行业,提前熟悉岗位。”该产业学院实施校内打基础、基地搞训练、产业练本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贯彻新工科理念,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注重交叉融合共生,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同时设立融人才培养和企业服务于一体的特色机构—“软件工厂”,“软件工厂”通过为企业提供研发场地与项目团队,直接对接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与开发服务,学生通过参与软件工厂项目,“做中学、学中做”,实现高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据悉,该产业学院自成立以来,建设了江西省互联网+中医药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宜春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两个省级平台,已成为国家关键领域信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长单位和江西省信息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2024年成功入选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第二批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

审核 敖林珠

编辑 袁璐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