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大江网: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医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联队开展仙源乡乡情民意调查

 

发布时间:2023-07-14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瞿陶、陈敏杰、王浩军报道: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深入了解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当地民生民情,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医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三院联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7月6日下午赴仙源乡开展乡情民意调查。
调查开始,实践队成员前往仙源乡党群工作中心对党支部书记韩文平进行访谈。通过韩文平介绍,实践队了解到仙源乡的基本乡情:当地共有1946口人,成立了18个村民小组,由于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村中空巢老人居多,当地结合实际情况竭诚为村民排忧解难,设置4个安居点,为村中60岁以上的12户空巢老人提供生活保障。同时派驻书记驻村,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报告村中基本情况,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此外,实践队成员就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农民收入以及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了深入了解,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队代表对韩文平进行访谈)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乡村基层教师是乡村基层教育的中坚力量。当日下午,实践队成员前往仙源乡退休女教师韩月兰家中采访。据韩月兰回忆了解,她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独自供养读书。教学生涯中,她一直坚守在仙源乡中心小学分校教导学生,从1973年开始教学到2009年退休,扎根乡村基层教育36年,热爱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默默无私奉献,以萤末之光照亮一方,助力仙源乡贫困学子圆梦。韩月兰告诉我们,仙源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红色革命教育氛围浓厚,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成果日益巩固,教育上虽仍然存在教学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薄弱的短板,但通过仙源乡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当地辍学率普遍降低,教育普及程度也逐渐提高,村民思想观念也日益开放。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国家定向计划教师增多,为仙源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青年教师作为推动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培养时代新人、建设乡村文明、推动乡村进步中大有可为,希望广大青年能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成员对退休教师韩月兰进行采访)
医之临病,胜于临敌,乡村医生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实践队成员通过走访当地诊所,采访了万载县仙源联合诊所的医生曾峰。据了解,曾峰是该联合诊所的所长,从医三十二余年,扎根乡村基层一线,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全力当好百姓“健康守护人”,为仙源乡人民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曾峰表示,近年来仙源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乡村基层卫生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基础医疗设备增多,但同时也暴露出高端医疗设备不齐全、基层医生数量较少等问题,如面对突发疾病时,现有医疗设备、医生资源无法满足手术条件。采访最后,曾峰对实践队成员殷切期望道:“大学生要不负韶华,增长知识见识,锤炼过硬本领,学好专业知识,构建医疗知识体系,并用实践去发展完善,也希望更多医学生能够走入基层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实践队成员对联合诊所医生曾峰进行采访)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该日下午实践队成员就村民饮食健康、法律意识素养、农村慢性病等方面进行走访调查。走访调查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村中多数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多年服药。饮食上,该地村民健康饮食观念较强,改善饮食结构态度较为积极,但在饮食习惯上存在少数问题。法律意识上,当地民风淳朴,民事纠纷较少,社会秩序和谐,但该地留守妇女较多,对自身权益的保护观念较为薄弱。推进健康观念和法律观念转变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践队成员此次入户走访调查,加强了对仙源乡当地民风民情、社会秩序以及乡村健康、法律研究,有利于大学生切实考察乡村振兴发展实况,更加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命运紧密联合起来,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队成员入户调查)
本次访谈和入户调查活动展现了仙源乡领导干部、基层工作者心系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昂扬斗志,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乡情民意、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时代呼唤青年在乡村振兴的舞台建功立业,在大有可为的乡村大显身手,广大青年要勇挑重担,怀抱梦想,脚踏实地,为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